1998年青歌赛后,李琼身价一度达到150万。
天星唱片砸下百万要签她,家乡的一个音像公司,直接拿来了三十万现金。
东方歌舞团,更是给她留了一套房子,还事先贴心地装好了电话。
李琼在当年的11月做出了选择,她还是回到了部队。
因为,她忘不了家乡当年洪水中,那群最可爱的人。
她更忘不掉,父亲在十几年前给她唱的那首《白毛女》。
那一年,4岁的李琼第一次登台演出了。
多年后她依旧记得很清楚,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,她静静地趴在父亲的背上。
从家里到少年宫的路很长,父亲一边走一边嘴里哼唱着。
她觉得旋律好听,就问父亲唱的是什么。
父亲告诉她,唱的是《白毛女》。
小孩子都是打破砂锅问到底,她又问什么叫白毛女。
于是,父亲就不唱了,给李琼讲了白毛女的故事。
雪越下越大,等到了少年宫外面,头上和后背一片白的小姑娘,仿佛变成了“白毛女”。
那天在少年宫舞台上,她演唱了一首《聪明的一休》
演唱很成功,台下最高兴的当属父亲。
李琼从小生活在黄鹤楼下,父亲是楚剧院的专业演员,对女儿的影响潜移默化。
她出生前,母亲是一名纺织厂的工人。
后来母亲辞职,专门在家里照顾她。
以至于李琼没有上过幼儿园,而是在母亲的怀抱中一天天长大的。
父亲更不用说了,从小就悉心在艺术方面培养她,希望女儿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。
于是从孩提时代,李琼在父亲的指导下就开始练嗓子。
每天早上一个小时,练习完成后才能吃饭。
渐渐长大,父亲又指导女儿练习戏曲的功底。
十几岁的时候,省里的艺术学校声乐系在招生。
这些年女儿在家天天练习,父母可谓信心满满。
他们帮着女儿报了名,并参加了接下来的专业考试。
在考场,李琼唱了两首歌,一首是《四世同堂》,
另一首是郭兰英唱的《我的祖国》。
当时担任评委的,是歌舞剧院里的几个老师。
他们听后一致认为,这个小姑娘的声音不错,不过更适合唱京韵大鼓。
如果去报考北方的艺术学校,可能会更好一些。
父亲听了老师们的意见就有些不以为然。
既然女儿能唱出北方的神韵,南方的歌曲自然也能唱好。
最后,另外一位老师拍板,让李琼到学校来。
但是,彼时的她毕竟是一个孩子,刚开始学习民族唱法,她的成绩并不好。
为了能够尽快赶上,她只能在平日里加开“小灶”。
每次回家,她还对着父亲用纸画的琴键,在心里练习。
家境一般,父母给她买不起真正的琴。
有一次,父亲去学校看望她,正好碰上停电。
班里的其他孩子都出去玩了,但父亲找来找去,就是看不到女儿的身影。
后来一路找到琴房,发现在昏暗的屋内,
小姑娘正点着蜡烛在练习着弹奏。
除了练琴,父亲还一直用吹米的办法,让李琼练习气息。
父亲把米撒在桌子上,然后让她对着米吹气,让她练习把米吹到规定的位置。
她那时候毕竟还是个孩子,练着练着就厌倦了。
每次都是在父亲的“勒令”下,她才不情愿地继续吹。
正是这一次次的刻苦练习,才促成了她之后的发展。
走出艺校后,李琼又考上了武汉大学的中文系。
在父亲看来,艺术和文学是相通的,女儿不能光唱歌,还得有文化底蕴。
就这样,从小到大在父亲的安排下,李琼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跨越。
但青年多少会充满迷茫,关键时刻还是父亲给她掌舵。
父亲希望她能沉住气,不断提升自己,等待机会降临。
很快,机会就真的出现了。
大学毕业后,当地的一个电台招收音乐频道的主持人。
李琼的能力不错,轻松拿到了这个职位。
虽然刚开始从事的是幕后工作,不过每一个节目的制作,她都付出了创意。
那时候,听众虽然还没有见过她,不过总是有人打电话过来,想认识她这个幕后工作者。
正是因为有无数听众的认可,给了她更大的信心。
很快,省电视台也开始举办青年歌唱大赛了,李琼果断报名。
她原本没想着自己能够获奖,只是想用一个舞台证明一下自己。
让李琼意想不到的是,大赛她不但获奖了,而且还出现了一个新的机会。
当时青歌赛期间,一位部队文工团的领导正好看到了她的演唱。
事后,很快就有人找到李琼,询问她是否愿意参军。
青春充满了恣意和幻想,她也想象着自己穿上军装的样子,
于是想都没想,她就答应了。
只不过进入部队后,她才发现想像和现实存在差距。
这里不光有音乐和歌唱,每天还有雷打不动的训练。
每天的起床时间固定,个人内务也必须得整理好。
除此之外,文艺兵有时候也会进行军事训练。
刚开始她难以理解,自己只是文艺兵,把歌唱好不就行了吗?
但是团里的领导告诉她,既然是军人,就得以军人的标准要求。
而且,他们演唱的是军歌,面对的听众也是军人,自然不能随随便便。
心态慢慢转变后,她想家的念头才慢慢克服。
这种心态的转变,为李琼音乐的沉淀和积累,发挥了关键的作用。
参军后最难忘的,则是1998年的抗洪。
那一个个战士,两个多月的时间,没有离开过堤坝一步。
就连文工团去演出,战士们还是在泥水里。
李琼至今记得很清楚,当时的演唱没有伴奏,没有伴唱,甚至没有掌声。
一曲之后,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将军,走过来在她的肩膀上拍了拍。
这名将军叫司久义,是湖北武警总队的领导。
将军自始至终没有说一句话,而是哭着走过去了。
树上的一名战士,同样没有说话。
把一根树枝折断送到她手上后,也走上了堤坝。
那一刻,带给李琼的震撼无声胜有声。
正是因为这份刻骨铭心,所以在青歌赛上获得大奖后,她继续留在了部队。
当年站在中央台的舞台上,她代表的是武警部队。
年纪不大,脸上还有一层未褪去的稚气,很多人也没有把她放在眼里。
不过从初赛到复赛,她一路闯过去,才渐渐引来了侧目。
两轮比赛中,她演唱的都是《青藏高原》。
她喜欢这首歌的意境和凝重的气质,而自己的嗓音也能驾驭得住。
她成功杀入了决赛,但此时她决定演唱一首新歌《三峡,我的故乡》。
临阵换歌,对很多歌手而言是大忌,有可能会烂尾。
但这次换歌,却是父亲的主张。
原来决赛即将开始的时候,父亲从武汉赶来了北京。
父亲告诉女儿,《青藏高原》此前的高度,已经很难突破,
一首新歌则更能唱出特色。
何况,这首歌表现的还是自己的故乡。
多年来,李琼是相信父亲的艺术鉴赏能力的。
于是在父亲的指导下,李琼对新歌进行了发挥和再创作。
当李琼用方言演唱歌曲的时候,结合嘹亮的川东号子。
她在舞台上的歌声,获得了一致的认可。
故乡和音乐在那一刻高度融合在一起,岁月的长河都融汇到了李琼的声音里。
当年青歌赛的特别奖,让这个小姑娘一举夺得。
而这个奖项,已经空置了16年。
一时间,各地的唱片公司以及歌舞团,都想把她争取到手。
李谷一多次找到她,希望她能去东方歌舞团。
甚至一些国外的公司,也向她抛出了橄榄枝。
李琼没有选择离开部队,之后她从湖北武警文工团,调到了总部文工团。
另一首新歌,此时又在她的前方等待着。
1999年,23岁的李琼在春晚演唱了《山路十八弯》。
其高亢、明亮的嗓音,让李琼一夜爆红。
当年的夏天,这首歌曲的背景地湖北长阳,邀请李琼到当地演唱这首歌。
那时候的她成了绝对的名人,在长阳当地,只要是碰到人,就会被拉着合影。
穿上土家族的服装,再背上小背篓,徜徉在当地的山川美景,
李琼被这景色感染了,她接下来的演唱,也和当地的景色融为一体。
此后,她又几次来到长阳,多次在当地演唱《山路十八弯》。
2000年,当李琼再次站在青歌赛的舞台时,
这一次她唱的是名曲《船工号子》。
她的参赛歌曲,在当时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。
毕竟,以往这首歌都是由男性歌手来演唱,
而李琼是第一个演唱的女性歌手。
不过这一次,舞台下的评委并没有站在李琼这边。
分数出来后,她在决赛之外就黯然离场了。
一时间,无数个场外的电话几乎是在同一个时间段打进中央台,
各路记者也是纷至沓来,想从这里寻找一些蛛丝马迹以及细节。
很多人想搞明白,为何评委们都给了李琼低分。
据说,其歌唱的争议,以及“喊”歌的方式,是她未能晋级的根本。
当然,场外的娱记也不乏想象。
传闻当时比赛现场的情况很激烈,她在出场的时候,参赛单位被报错。
而站在舞台上后,她本人更是将头上戴的斗笠,不小心甩到了评委的头上。
值得一提的是,虽然这首歌在青歌赛上未能获奖,
但在随后的春晚上,李琼还是在舞台上献唱了这首歌。
对于一个有梦想的歌手来说,她的声音不会仅仅局限在一首歌上。
此后,《妹妹的小酒窝》、《老王》等歌曲也相继问世。
与此同时,李琼还不时会继续站在春晚的舞台。
不过在很多观众的记忆里,自从《山路十八弯》后,李琼就仿佛“消失”了。
再次回归到公众视野里,是网上传出了她的一次演出片段。
李琼不再是当年的小姑娘,无论是面容还是身材,都明显发福了。
更重要的是,她演唱自己的成名曲,还出现了事故。
一时间网友都纷纷调侃,几年不见,饭量见长的李琼,变成油腻大妈了。
而实际上,渐渐走向幕后的李琼,又自己组建的乐队。
她主要的工作已经不是独唱,而是带队演出和平日里的训练。
至于她走样的身材,是跟她之前一段失败的恋情有关。
李琼对于自己的私生活虽然很少谈及,不过在2014年时曾透露,
她有过一段终生难忘的恋情。
当时李琼有一个男朋友,十分宠爱她,
经常晚上带她去吃夜宵,导致她越来越胖。
由于这种放纵自我,让父母对这段感情非常不看好。
李琼是个非常孝顺,最终在父母和男友之间选择了父母。
从此之后,走样的身材似乎成了过去的回忆。
而自己的感情问题,她也很少在公众场合提及了。
如今,她组建的女子乐队,以摇滚风格为主。
二十多年的时间,什么都会改变。
唯一不变的,是李琼当年的初心。
文|二十二
发布于:北京